【科研战“疫”(六十二)】
核心观点:构建全省用工保障机制,解决用工企业“招工难”;构建全覆盖招聘体系,解决务工人员“求职难”;创新阶段性用工模式,解决务工人员“调剂难”;定制“点对点”通勤专线,解决务工人员“返汉难”;统筹协调存量房源,解决务工人员“入住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2·23”重要讲话中,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目前,湖北疫情形势已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阶段性用工难问题仍然存在,仅武汉市在商贸流通领域的用工缺口达1万人。用工难直接导致我省尤其武汉企业复工复产更难。湖北必须拿出系列硬招暖招巧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构建全省用工保障机制,解决用工企业“招工难”
一是成立省(州)市县用工保障小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复工服务。走访调研辖区内重点企业,摸清企业用工缺口情况,提升企业和职工对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列出清单、建立台账。
二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服务行动。引导用工供需双方通过网络实现各项业务的便捷化办理,形成互联网线上“信息集合+线上招聘会”就业模式。
三是鼓励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职业院校等社会力量,通过本地挖掘、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方式,实现在鄂劳动力阶段性的闭环利用与转化。
(二)构建全覆盖招聘体系,解决务工人员“求职难”
一是政府与大型平台企业共建共享就业信息平台,围绕就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岗位共享信息、职业资格培训、相关认证等提供一站式在线平台。让用工信息快速同步,让不同企业、不同技能劳动者可以快速匹配到适合的岗位。
二是组织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企业用工征集,及时汇总公布后,通过网上发布、微信群、朋友圈手机发送等方式,推送到各类重点就业群体。同时,借助疫情防控基层网格化体系,对务工人员返鄂返汉情况进行摸底。
三是动员党员干部下沉到全省乡镇(街道)人社所和村、社区组建招聘专员队伍;各级人社部门建立用工企业工作群、基层招聘专员联络群、村(社区)劳动者求职群,形成覆盖城乡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招聘网络。
(三)创新阶段性用工模式,解决务工人员“调剂难”
一是充分借鉴“共享员工”模式,推进阶段性弹性用工。引导和鼓励尚未开工的企业员工、暂未返岗的返乡务工人员、未返校的大学生、城乡自由职业者、有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员、志愿者等人员,通过“共享员工”和“弹性员工”等多种形式进入流水线、包装线等工作岗位。
二是鼓励尚未开工的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业企业与复工工业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鼓励尚未开工的服务业企业组织自愿参加的职工到阶段性缺工的复工制造业企业提供短期劳务服务。
(四)定制“点对点”通勤专线,解决务工人员“返汉难”
湖北省总工会牵头会同交通厅、人社厅、天河机场、武汉铁路局等,开通专机、专列和“点对点”大巴,免费接复工复产企业的外地职工返鄂返汉。自复工启至6月,对企业采取包车形式组织员工返鄂返汉。武汉市“点对点”定制通勤专线有序开通,对接重点企业,“一站式”直达企业,助力企业复工。
(五)统筹协调存量房源,解决务工人员“入住难”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务工人员返鄂返汉,不少企业目前无法为员工提供居家自我观察用房。推出“蓝领驿站”,盘活全省资源,将省内现有酒店、存量厂区宿舍、外口公寓等房源进行统筹,作为观察用房,为企业提供健康管理用房,解决重点企业员工居家自我(医学)观察的房源难题,为后续复工复产提供健康保障。
首席专家
胡 川 湖北经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成员
万 华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汪 锋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严雅雪 湖北经济建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