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堂:“动脑、入心、化行”三递进教学的创新者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大学生在线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提供网络支持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近日公布了评选结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瑞堂副教授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在学校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后的2009年,张瑞堂老师就主动请缨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创新教学实验课堂”,目的是让“思想政治课”成为真正的“政治文化课”,让思想教育成为一门艺术。在此平台上,他本人完成一项省级和三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有一项教学法课题系省级教学研究择优推广项目。2015年再获一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通过实验形成的《内容•方法•实践•考核四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创新方案》体现针对性、艺术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的系统有机统一。七年来,共有25000多学生参加过张瑞堂老师的“综合创新实验课堂”的学习(其中“形势与政策”大讲堂15000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8000人、研究生、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专题讲座共2000人),所有授课均受好评。连续七年均取得“到课率90%以上、优秀率90%以上、好评率90%以上”的绩效。单就课堂教学来说,此绩效在全国范围已经达到高水平之列。


内容上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教学

张瑞堂老师的创新方案力争五“求”:一是问题求前沿:及时收看《新闻联播》、研读主流媒体时政分析以丰富理论其表达形式。二是表述求经典:尽可能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政治话语(倡导习近平总书记行文风格)。三是内容求充实:对于别人认为“没有什么可讲的”、“不好讲的”或者被偏误言论曲解的章节(如政治、文化等),他却力求讲得自信、讲得透彻、讲得精彩。四是价值求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容性的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始终坚持包容性价值取向。五是分析求理性:党的理论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根基、以包容性价值为取向的发展理论。这也是讲解理论、建构理论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范式。同时努力纠正一切脱离中国国情、脱离中国实践、背离包容性价值取向的偏误言论。通过“纠偏扶正”的思路来增强理论阐释力。


方法上择优谋效:契合学生文化心理创新教学艺术

张瑞堂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契合大学生文化心理和思想实际的“教学体系”。他采取了大量独创、学生认同率达90%以上的现代教学方法:一是类比隐喻教学法: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际是革命建国的科学方案”。这可让学生从心理上亲近党的理论。二是影视观摩教学法:党的理论是在历史中形成并与时俱进的。适度配以主流媒体制作的政论影视专题片开展教学可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同感。三是纠偏讨论归纳法:正面讲解党的理论时还要理直气壮地纠正那些对党的历史和理论存在误解、逆反、歪曲甚至攻击的言论,可强化学生对党的理论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的认识。四是参与互动教学法:将与理论对应的非敏感性时政问题设计成师生互动学习、包容对话的专题,最终总结出理性分析的结论。五是案例分析研究法:对于学界热议、网络热炒的与党的理论相关的案例,学生表现出“以案求解”的兴趣。借机用党的理论来分析问题,吸取他者合理成分,得出学生心服口服的结论。


实践上求真务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走过场

实践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本的参与互动教学活动。一是实践与党的理论相促进,不得脱离、背离本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二是实践要真实存在,要有可行性方案、执行过程证明和最终的独创性结题成果。方案设计了五大模块供选择:红色基地文化教育、民生专题社会调研、经典好书品读体会、政治名言集锦悟析、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模块下又列若干专题。课外实践学习8-10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教师跟踪敦促辅导,最终编辑出一份主题鲜明、文风多样、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实践学习报”。小组成员承担编辑、记者等角色,根据主题学习撰写小新闻(反映小组实践和学习活动的通讯报道和图片)、小访谈、小论文、小品文(诗歌、散文等)、案例、图片、小故事等等。每个成员都要互相学习其他成员的作品(如求解、修改、朗诵等),最终对所有版面内容达到脱稿熟练口述的程度。


考核上动脑入心:理论建构与运用必经口述答辩

党的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较容易,但关键在“进头脑”。因为动脑方可入心,入心才能化行。除了教学内容不偏离、教学方法有艺术,还要考试手段真有效。方案采取“课堂理论学习40分+课外实践学习30分+结课理论构建与运用答辩30分”的总体考核模式。口试覆盖教学基本问题,结课时由教师系统总结,学生系统复习备考,考官随机抽题询问。设问遵循“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范式。如: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理论构建,培养学生针对问题阐释理论、构建理论的能力。接着问:有言论认为中国政府的“扫黄打非”侵犯了文化自由。你怎么看?这是理论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批判偏误言论、抵制偏误言论的能力。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促使学生重视实际的学习过程,也通过最终的口试升华了对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认识。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马苑

  • 图片

    王思玮

  • 编审

    邓杨 陈博

  • 设计

    刘莉萍、吴锋